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违约个案增加——债市风险该如何防控 既有企业的个案该何内部因素

违约个案增加——债市风险该如何防控 既有企业的个案该何内部因素

2025-05-11 21:59:20 [百科] 来源:智享云舍

  自2016年以来,违约我国债券市场信用违约事件开始增加,个案该何并逐渐从民营企业扩展至中央国有企业、增加债市地方国有企业。风险防控违约增加的违约原因不少,既有企业的个案该何内部因素,也有融资环境变化等外部因素,增加债市还有突发事件带来的风险防控不可控因素。对此,违约投资机构应对发债主体做到高频跟踪和深度研究,个案该何从源头上防范风险

  统计显示,增加债市截至5月28日,风险防控今年以来违约债券已达20只,违约包含超短期融资债券、个案该何一般中期票据、增加债市私募债、一般企业债、一般公司债、银行间定向工具等6个子品类,涉及金额总计176.04亿元。如何看待近期债券市场违约事件增多?增多的原因有哪些?怎样防控债市信用风险?

  民企成违约“重灾区”

  自2016年以来,我国债券市场信用违约事件开始增加。Wind资讯统计,2016年、2017年违约债券数量分别为78只、49只,涉及债券余额分别为393.24亿元和392.90亿元。2015年和2014年的违约信用债券仅分别为23只、6只,涉及债券余额分别为126.10亿元和12亿元。

  从违约债券发行主体看,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较高。2016年有29家民企发债违约,2017年这一数字攀升至37家,今年以来已有13家民企债券违约。此外,地方国有企业也有一定比例违约,但中央国有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违约情况较少。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5月24日,债券违约的民企数量合计79家,占比超过一半。同期在中央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中分别为4家、6家和7家。

  从分布行业看,违约信用债涉及纺织、化纤、燃气等32个行业,以传统工业为主,也有少数违约债券涉及新能源和信息科技资讯服务业。违约债券最多的3大行业分别是建筑与工程业、钢铁业、工业机械行业,违约债券数量分别为22只、12只和12只。

  天风证券研究报告显示,虽然近2年违约债券余额出现明显攀升,但首次违约的发行人数量有所减少,且多为民营企业发行人。

   信用风险集中释放

  近期,信用债违约事件增加原因有多方面,既有企业内部因素,也有融资环境变化的外部因素,还有突发事件带来的不可控因素。

  招商产业债券基金经理马龙表示,2016年以来,民营企业违约有所增加,今年的违约风险多数伴有突发特征,一部分是融资接续的风险,另一部分来自自身经营业绩下滑;融资环境压力也是主要诱因之一。从未来融资渠道看,贷款展期相对容易,但非标融资和债券的接续相对困难。对于更多依赖公开市场发债和非标融资主体来说,未来存在一定的资金压力,并可能由此带来信用违约风险。

  “此前企业盲目扩张也是近期债市违约事件增加的重要原因。”重阳投资联席首席投资官陈心表示,由于此前多年信用条件整体宽松,企业盲目扩张积累了一定债务,借新还旧是企业维系债务链条的手段之一,部分企业正是依靠持续的高杠杆运作实现快速壮大。民营企业由于融资渠道有限,成为债券违约相对较多的领域。

  除了上述原因,一些突发因素也是导致违约事件增加的“推手”。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在违约事件最多的建筑施工行业,部分突发事件成为债券违约导火索。例如,华通路桥董事长因涉嫌违法被调查,五洋建设因违规使用募集资金被多次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城建控股股东发生多次变动,这些公司管理层的波动导致公司内外部资金连接不畅,进而引发债券违约。

  从技术角度看,违约债券增加也与发行人和承销商仍遵循旧式刚性兑付思维有关系。陈心认为,在刚性兑付模式中,债券发行人偏爱迎合投资者追求高票息、高杠杆发行。但是,在现有债券市场出清情况下,这类刚性兑付模式已难以为继。

   加强发债主体研究

  投资者如何应对信用债“踩雷”风险?“债券出现违约是正常市场新陈代谢,信用风险正是债市定价的基础之一。不论是监管部门、承销商还是投资者都需要正视这一问题。”马龙认为,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信用债的选择首先应遵从研究先行,对发债主体要做到高频跟踪和深度研究,从源头上尽可能保障投资安全。其次,以公募基金为例,应关注信用债的估值风险,尤其是处于行业下行周期的发债主体及有较大概率出现风险和负面事件的主体。再次,应充分考虑信用债在二级市场上的流动性和市场认可度,在持有期持续跟踪,如果发现发债主体资质出现下滑,且不再符合持有标准时,及早将信用债卖出。

  “大部分违约的企业都存在一些违约征兆,或因经营出现大幅下滑,现金流变差,或因外部融资难而出现资金链断裂,企业从经营恶化到最终违约通常需要1年至2年时间。通过高频调研和深度研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规避这些风险。因此,研究先行至关重要。”马龙说。

  针对违约风险增加,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此前表示,近期债券市场违约案例较多,证监会已督促交易所等部门做好风险排查和检查,对已经违约的案例妥善处置。证监会将进一步做好债券违约的处置工作,加强风险监控、监测,对后续潜在风险做好研判。(周琳)

标签:违约|债市责任编辑:陈子汉 陈子汉

(责任编辑:休闲)

    推荐文章
    • 肉身成圣决是否值得入手全面解析其必要性及使用价值评估

      肉身成圣决是否值得入手全面解析其必要性及使用价值评估在当代社会追求生命优化的潮流中,"肉身成圣决"作为一种特殊的生命实践体系引发广泛讨论。这种融合传统修炼智慧与现代生理学原理的实践方法,其核心在于通过系统性训练实现身体机能突破与意识境界提升的双重目标。 ...[详细]
    • 北京丰台:给元宵和汤圆“体检”

      北京丰台:给元宵和汤圆“体检”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董芳忠)元宵节临近,商家纷纷上架各式元宵和汤圆。面对品牌众多、口味多样元宵和汤圆,消费者该怎么选?产品质量是否有保障?2月1日,北京市丰台区市场监管局针对辖区各大商场超市、食杂店 ...[详细]
    • 一致好评!盘点贵州品牌农产品大湾区推介的明星“贵品”

      一致好评!盘点贵州品牌农产品大湾区推介的明星“贵品”一致好评!盘点贵州品牌农产品大湾区推介的明星“贵品”_南方+_南方plus6月20日,贵州品牌农产品大湾区推介活动在广州市举行,现场人流如织,气氛热烈,品类丰富、产品系列多样的贵州“土特产”摆满了展台 ...[详细]
    • 福建南平:查办“两品一械”违法案件288件

      福建南平:查办“两品一械”违法案件288件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吴昌游记者张文章)2022年,福建省南平市市场监管局采取“三联动”有效措施,积极查办“两品一械”指药品、化妆品和药械)违法案件,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实效。据统计,2022年全年,南平 ...[详细]
    • 男子拔牙后离世!6种情况让拔牙变“凶险”

      男子拔牙后离世!6种情况让拔牙变“凶险”4月21日,四川广元一女子在网络平台发布视频,称其31岁的丈夫拔牙后经抢救无效身亡,但丈夫并没有心脏病和高血压。类似这样因拔牙威胁健康的事件时有发生,引发网友广泛热议。看似普通的一次拔牙为何会引发严重 ...[详细]
    • 广西桂林:“2+2”模式推进学校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地生根

      广西桂林:“2+2”模式推进学校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地生根中国消费者报南宁讯叶杰红记者顾艳伟)记者近日获悉,自2022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市场监管局以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为契机,围绕“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等关键问题,科学把握主体责任与包保 ...[详细]
    • 过氧化值超标 厦门鑫常旺食品召回103袋瓜子

      过氧化值超标 厦门鑫常旺食品召回103袋瓜子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1月31日,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市场监管局通报多味瓜子、果维C维C咀嚼片等4批次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和风险控制情况。厦门市鑫常旺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厦门泰好保健食品有限公司被责 ...[详细]
    • 山东青岛:春节假期处理各类投诉举报767件

      山东青岛:春节假期处理各类投诉举报767件中国消费者报济南讯记者尹训银)春节期间,山东省青岛市市场秩序良好,肉蛋奶等日常用品价格稳定。青岛市市场监管部门累计处理各类投诉举报767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万余元,监督检查各类市场主体3460余 ...[详细]
    • 2024年上市银行人力成本普涨原委:争抢科技金融人才

      2024年上市银行人力成本普涨原委:争抢科技金融人才摘要:随着A股42家上市银行2024年年报披露收官,《华夏时报》记者梳理发现,2024年上市银行人力成本支出显著增加,42家银行职工薪酬总额同比增幅超3%,其中农业银行以22.25%的薪酬涨幅领跑。 ...[详细]
    • 福州开展春节前食品流通市场安全检查

      福州开展春节前食品流通市场安全检查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春节将至,市场上年货类产品热销。为切实提高春节期间食品流通环节安全监管水平、筑牢福建省福州市食品安全防线,1月5日,福州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节前食品流通市场安全检查。执法 ...[详细]
    热点阅读